文化介绍
◆「
◆ 日式灯笼结构轻巧,17世纪,日本夜幕下的小巷中,或是蜿蜒的山路上,人们会打着灯笼,照亮夜晚。灯笼可以像手风琴一般伸缩折叠,在到达目的地时,人们就可以将其折叠收纳在和服里。
◆ 在日本的一些民间传说中,灯笼具有驱邪的作用,亦有以灯笼为原型的妖怪。在婚礼或葬礼上,灯笼是必不可少的。葬礼多用白色灯笼,为死者的灵魂照亮通往死亡世界的道路。
发展历史
◆ 日式灯笼由中国传入。当时传入日本的中国灯笼中由于有纵向的竹条,因而无法折叠。江户时代之前,上流阶层会在宗教性的祭祀或仪式中使用。江户时代后蜡烛逐渐普及,灯笼成为了庶民也能使用的照明器具。
◆ 明治时代到二战结束前,虽然大城市已有煤气灯、电灯等街灯,但在多数地区,街灯仍未普及,手电筒也较为高价,人们依然会使用灯笼照明。如今,街灯普及,灯笼主要用于祭典等。为防止火灾,亦多用电灯为光源。
不同形态
盂兰盆会灯笼。日本盂兰盆会时祭祀亡灵时点的灯笼。人死后的第一个盂兰盆会的灯笼,要挂在盆架前或屋檐下,为亡灵提供回家的标识,以避免其迷路。
到墓地迎接亡灵时,会使用纸糊的小红灯笼。
供奉神明的灯火。
艺人、工匠家为图吉利,在门口挂着的写有神仙名字的灯笼。
写有食物名称或店名的灯笼,挂在店头作招牌使用。主要有白灯笼与红灯笼。也将小酒馆称为「
夜幕下工商业区的日式灯笼
烤肉店的灯笼菜单
相关传说
是一种灯笼化作的妖怪。也被称作「
图源:维基百科
展现的是歌舞伎『東海道四谷怪談』中被伊右卫门杀害的阿岩的灵魂
未标注出处图片均源于免版权素材网站「